文|木子洲洲影视娱评随着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热播,关于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讨论也再一次掀起。作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一幅《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涵盖了半个北宋汴京城。也正是因为其恢弘的背景,才让电视剧可以单从一幅画中就获得如此之多的灵感。不过人们不知道的是,《清明上河图》很可能和清明节没有一丝半点的联系。而这幅画的初衷竟是为了拍皇帝的马屁。1、何谓“清明”首先关于《清明上河图》这个名字很多人就有一个误区,觉得这个名字是清明节发生的故事。这一解释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主流,可是根据相关考证,《清明上河图》的名字很可能另有深意。首先“上河”是说汴河或者是上汴河基本上是没什么争议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地名。那么“清明”二字又如何说起呢?其实清明二字除了清明节之外,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时代非常的太平,统治者贤明。比如介子推在寒食节临死前就给晋文公留下一首诗:“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诗歌的后半句肯定不是在说晋文公不能忘记了清明节这个重要的节气。而是希望晋文公从政清明,这里传达出的是介子推对于晋文公的劝诫和期望。据说《清明上河图》原先名为《上河图》,是宋徽宗提笔赐名,才有了《清明上河图》一名。无论宋徽宗题名的时候到底是不是清明节,作为皇帝,他当然不可能费这么大力气标注一个节气。曾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刻画一些上坟的人群,这基本就能锁定时间了。但是实际上,清明节和扫墓行为直接关联是在宋元之后,明清时期的事情了。最早扫墓祭祖的传统都是在寒食节这天的,在唐朝时寒食节还是官方的节日。虽然宋朝时期两个节日已经逐渐合并,但是宋徽宗如果真的想要确定日期,“寒食上河图”应该要比“清明上河图”更为确切。退一万步说,《清明上河图》就是清明节这一天的景象。可是张择端一个人想要完成这么一幅巨作又是谈何容易呢?画家也要吃饭,他哪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么一幅作品的创作中呢?好在,张择端这个时候官居翰林图画院待诏,可以吃官家饭。既然吃了官家饭,张择端自然要干点该干的事,因而便有了《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不过虽然说领导对张择端最早的要求或许是歌颂一下皇帝治下的汴京城。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张择端绝不仅仅满足于“拍马屁”这么简单。在汴京城表面的浮华之下,危机的种子也在画作中完美地体现了出来。2、表面繁华《清明上河图》对北宋汴京城的刻画可以说是相当仔细了。甚至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拿《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细节来研究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在虹桥处,一艘大船因为没有雇佣纤夫,险些撞在桥上。可是虽然躲过了桥,迎面而来的就是另一艘大船。船到底有没有撞上自然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北宋时期船运的发达。画家之所以把这场交通事故画在图中,自然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在北宋时早已经司空见惯。除了船运之外,《清明上河图》中还特立独行地画了几头骆驼。骆驼这种动物显然不是中原的产物,而且短程贸易上骆驼的速度更是远远不如马匹。但是在长途货运中,骆驼的负重优势就渐渐显现了出来。而且在中亚和西亚地区,骆驼的普及度明显还要更高一些。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时候的汴京城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了,而且画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香料坊。中国虽然也盛产香料,但是香料贸易的大头还要看西亚、南亚和东南亚诸国。来往的骆驼和香料贸易是北宋对外贸易的一大体现。而规模如此庞大的大都市自然也需要大量的执法人员。只不过画中的官吏一个个都非常懒散,更有甚者甚至脱了裤子躺在树下,用古人的视角来看未免显得伤风败俗。不过画家也在画中给出了他脱裤子的理由,原来是一旁的同事正在帮他缝补,逼不得已,他才这么躺在树下。如此一幅表面祥和的画作,却在暗地里也预示了北宋灭亡的根源。3、危机四伏虽然这样的讽谏未必是张择端有意为之的,但是作为一个画家,他一定是做到了如实记述这一点。我们从画卷右侧的望火楼就能看出来问题。因为汴京城外密密麻麻都是树木,可是却又没有几户人家在这里居住。为了避免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官府特地设立了望火楼。可是在望火楼上却是空无一人。同样空空如也的还有城墙,按理来说汴京城的城防应该是相当严密的。可实际上我们却看不到任何守卫,甚至城墙附近本来应该存放军械的兵营也被改成了商铺。这毫无疑问是宋朝当时疏忽于军备的实际写照。城内的兵营在寸土寸金的汴京城不能产生任何利润,因而也就被大幅削减,改成了更受大家欢迎的店铺。而除了军事上的疏忽之外,汴京的繁华也早已经满是蛀虫了。在汴京的边缘,我们能看到一个疑似在贩卖私盐的商贩。在古代,盐是被朝廷垄断的行业,绝不允许私人售卖。可是在北宋时期,因为官府的盐价超出了百姓的消费水准,所以很多人都铤而走险,去贩卖私盐。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可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偌大的北宋王朝来说,危机不仅来自于外边,更在里面。结语虽然《清明上河图》本身的创作意图是为了展现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但是作为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其本身所承载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清明上河图》也是如此。一部好的现实主义作品从来不应该有单一的解读,不同的人能够看到不同的面。因为好的作品早已不单单是作品本身,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了。部分参考资料:财经网|专家:《清明上河图》为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人民网|《清明上河图》的黑色幽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